屏風表演班為慶祝二十週年慶,這兩年搬演了經典的四齣戲--【莎姆雷特】、【女兒紅】、【半里長城】和【京戲啟示錄】,無論先前是否接觸過,我都站在贊助表演藝術的立場再次捧場,不過,就是因為這樣接連看下來,更容易發現這個劇團的亮點與侷限同樣都是李國修先生。
 
為此,當我看到【瘋狂年代】的廣告詞是「一齣超『不屏風』的叛逆作品」,而編劇是紀蔚然、導演是黃致凱時,反而讓已經對李氏作品有些厭膩的我重拾興趣,想看看這樣子的屏風表演班能搬出什麼樣的花招。

事實證明,味道的確不一樣了。
 
年初觀賞【京戲啟示錄】時,很清楚地發現--每當戲裡刻意穿插笑點時,我簡直如坐針氈;相同調性的【女兒紅】亦有類似的情況。
 
這兩部戲劇作品均以親情為基底、勾勒出人與時代的變轉,常常在狗血灑得正漂亮時,猛然出現一個跳 tone 到不行、極其俚俗的笑點,突兀得教人傻眼;在這種情況下,觀戲者其實受到非常強大的干擾,明明就快入戲了,卻即刻被一盆冷水當頭淋下,於是情緒杵在進退不得的錯愕地帶。相較之下,【半里長城】和【莎姆雷特】的趣味就顯得自然多了。
 


在【瘋狂年代】裡,不曉得是否因為和【半里長城】、【莎姆雷特】同樣擺明了是喜劇,所以較沒出現那種莫名其妙闖進笑點的尷尬情況。
 
紀蔚然和黃致凱的合作,讓【瘋狂年代】呈現出來的流暢度相當好,換景次數少,卻不會覺得節奏太緩或戲劇感單薄;劇中透過「精緻 V.S. 俗爛」的主軸,勾勒當前臺灣的諸多文化現象,或自嘲,或反諷。尤其是「立法院戲劇指導」的創意真是太妙了,堪稱是整齣戲劇裡最精采的部份。
 
可惜的是,整場看下來,我始終覺得場景的拼貼感太明顯,而串結的主軸本身卻不夠堅實,以致於少了辯證的深度,在辛辣好笑之後,看不到「觀點」;或許這是我太過分的額外強求。
 
另外,我想談談演員的部份;其實我對這次的主角--樊光耀有些失望。經常在舞臺劇作品裡看到樊光耀參加,傳統說唱藝術的底子更讓他的表演擁有相當多的可能性,但總覺得好像太過定型了,尤其是聲音表情的演出。以【瘋狂年代】而言,男主角的當下與過去,除了透過服裝變化來表示之外,演員卻幾乎沒有任何不同的呈現。
 
大體來說,【瘋狂年代】的確「不那麼屏風」,也自有其可看之處,只是似乎還少了點動人。此外,在【瘋狂年代】以及今秋【六義幫】之後,屏風表演班又將端出舊戲了,相當程度反映了好劇本難求,以及臺灣現在表演藝術環境艱困的情形。
 
最後,忍不住要吐一下苦水,兩廳院欠缺平價的餐飲服務這一點實在超級不便民!一般上班族若是在週間去欣賞表演,趕到兩廳院附近大概有三、四十分鐘的空檔,卻沒有什麼有燈光、有桌椅的地方可以等待--「福華劇院軒」價格昂貴,適合慢慢享用、「The One」的餐點價格動輒三百多元、相對平價的「春水堂」和「摩斯」總是人滿為患……
 
說真的,臺灣表演藝術的票價並不便宜,很多時候甚至是被藝術行銷公司當凱子在削,要不是出自私心喜愛,以及對臺灣培養人文環境的期許,能夠讓我掏錢的其他人、事還多著咧,結果兩廳院卻連餐飲方面也走貴族路線,難怪臺灣人永遠覺得表演藝術是「奢侈品」,而不應成為現實生活的一部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