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何者是我的日劇起點,【With Love】(台譯:網路情人)肯定是我的答案。
 
我的日劇生涯開啟得晚,與不喜歡被每天固定時間的節目束縛有關,再加上,在下向來愛好和平,不願爭搶電視(其實是因為拿著搖控器的人是老爸,小人無膽),所以在台灣哈日風潮最盛的時候,我缺席了。
 
數一數,在【With Love】之前,跟著電視台完整看過的日劇僅有【跟我說愛我】、【白雪情緣】和【東京大學物語】,但都沒有教我陷落。嚴格說來,【With Love】其實並非上乘之作,尤其故事的鋪陳略嫌不足,可惜了主要演員的優異表現。但,只能說是機緣吧--日劇和我,或許就等著【With Love】來作媒吧。
 
Once In A Blue Moon~
 
喜歡這齣劇的理由,當初就無法說得清楚,現在時間久遠,記憶模糊更是難以說得明白。或許跟該劇重播之際,我周遭所有朋友不約而同全都準時收看有關,聽著她們娓娓說道,我的興趣也就來了,於是與我親愛的室友學姊相偕,開始在宿舍交誼廳裡跟人家搶起電視。我完全相信,這種爭奪會加深迷戀與狂熱的程度!(笑)
 
【With Love】裡,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對於「加害者」與「被害者」之間的討論。
 
在故事情節裡,男、女主角的內心深處,其實始終為各自過去的戀情所束縛,只是用不同的方式來面對現實生活。然而,因著男、女主角在現實世界中的意外接觸,女主角祈晴娃娃在寫給 Hata(雙方不知彼此身份)的 E-mail 中首先提到:「我並不是被害者,而是加害者。」一句話,成了解開各自心結的鑰匙。
 
加害者與被害者,也許不是這麼容易分清楚(也許亦沒有必要去區分清楚),只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慣於把自己放在「被害者」的角色的位置,也許自憐自艾、也許自我安慰,或許,事情看起來真能如此二分,譬如:拋棄與被拋棄、背叛與被背叛、加害者與被害者……
 
窩在「被害者」的殼裡,或者可以免於背負內疚,但偶爾換個角度想,如果實際上自己是加害者呢?明皎如月,尚且有另一面的陰暗,或許事情不只是自己所見的?或許某種看似無害的做法,傷了自己也傷了別人?因為覺得自己是被害者,是不是「還未曾肯定人家真正的想法,便先把自己放在安全的地方?」(引自【With Love】祈晴娃娃的信件)而「逃避」成為最鋒利的武器,傷了自己也傷了別人。
 
移到「加害者」的位置,會產生不同於「被害者」的痛苦、矛盾,以及內疚感,但是不是更有可能隨著時間往前走,能夠學著豁達面對舊事?因為少了怨懟……我不知道【With Love】的 Happy Ending 算不算答案,但試著跳脫「被害者」的身份,至少算是一種體貼吧?
 
當然,除了這個部份,【With Love】能做為誘我進入日劇門的理由,男主角竹野內豊的魅力滿點絕對是極重要的關鍵。帥到最讓人暈眩的一幕是女主角雨音逃出訂婚會場,一路拉著禮服的裙擺飛奔去追長谷川天,因為終於從音樂裡得知長谷川天等於網路上的 Hata。當她氣喘吁吁追到時,顫聲喚了句:「Hata さん。」背對著她的長谷川天愣了兩秒,而後,慢慢、慢慢、慢慢地轉過身來……
 
天啊!阿豊那轉身之後的特寫鏡頭真是擁有無法計量的電力,從當晚到隔天的幾次重播,室友學姊和我兩個人都不願錯過,為的就是再看一次這個特寫鏡頭。看完之後,兩個人還會又叫又跳地直讚帥帥帥帥帥;事實證明,兩個人一起瘋狂會加倍。那帥啊,甚至把我的眼淚逼了出來;不是因為難過,只是單純驚嘆,怎麼有人可以帥成這樣。
 
從此以後,我成了阿豊命,還因此被高中同學調侃:「妳的青春期終於開始了。」在這之前,我並沒有特別迷戀哪個藝人,男女皆然。同時,我終於開始認真閱讀日劇了;這些年來,雖有欣賞的演員,在今年八月之前,可沒有哪個人會像阿豊這樣,讓我想去追看其作品,並且甘心自認為是 Fan 的,直到松本潤出現。
 
由於男主角長谷川天的身份是音樂創作者,所以該劇幕後的配樂家--岩代太郎除了原本的 OST 之外,另外又以「長谷川天」為名出版了一張專輯:Once In A Blue Moon(Takashi Hasegawa Works),收錄劇中六首重要的音樂作品(以演奏為主),其中三首且加入竹野內豊的口白。雖然總共只有三十分鐘左右,但確實能引觸心動,使聞者得以函入長谷川天的骨血中。多年前,我曾經針對這張專輯書寫感想。我想,既然前面拉里拉雜談了一些當時看【With Love】的心得,以及該劇與自身記憶交纏的情形,那麼,也把那篇感想放進來吧--
 
第一軌是主題曲,〈Once In A Blue Moon〉,亦即這齣戲裡最美麗的錯誤,在副標上便已註明因著這曲子讓電腦兩端的人「Link To Fate」。主旋律多以絃樂演奏,製造出穿透心牆的力量是悠遠而溫軟的,沒有任何急迫,卻在伴奏幾個迅捷翔起的鋼琴琶音裡,彷彿在墨衣上洒落晶燦柔璀的雨光。
 
〈A Day Like This〉是首鋼琴曲,旋律未起之際還加入一小段長谷川天的獨白,乍起乍落的琴音,重勁的指觸如急湍,是日子晃眼而過來不及折疊好的沉甸心情。很輕的時流、很倦的步伐。其間某段相同的旋律連續重覆數次,似乎是長谷川天不抱任何期待的生活基調,在這種空洞裡,實際上堆壘了許多內心衝突緊迫,只是像灘尋不著出路的死水,只能在既定的框架裡不停打轉。
 
遇到祈晴娃娃,或許對長谷川天而言,就是〈A Special Kind Of Thing〉。第三軌音樂,是出現在長谷川天幽黯生命裡的暖色調。柔緩的絃樂和偶現的琴音輕作,像是一則童話般,可以向星星許下千個願望,並且真摯地相信每個祈禱都將實現。
 
當年,長谷川天所屬的樂團曾經出了幾張叫好不叫座的專輯,其中最有名的,便是〈Miniature Garden〉。在這個長谷川天早期的作品中,多以單個的冗長迴音做為主旋律的襯底,將整首曲子溫就成疏離的氛圍,主旋律本身的起伏也不大,加上長谷川天的低喃獨白,通漫著迷濛,或許是年輕時渴望早日成熟獨立卻總少了點實戰經驗的茫然吧?
 
〈So Long〉是長谷川天後來想到前女友里奈時寫下的旋律。音符裡流瀉出深沉的悲哀,這個悲哀不是來自於某個人或是某段遭遇,而是來自長谷川天心底未知的無奈。對於里奈離去的不明所以,與身陷工作瓶頸的無力改變,織成了〈So Long〉。長谷川天真正要告別的,不只過去的戀情,還有如今生活裡超載的「無所謂」。
      
最後一軌相當特別,也是電視原聲帶中完全沒有的,長於八分鐘的〈Living With Love〉可以說是對全劇做了最精華的摘要。將許許多多的片段在一起,且前後音樂的串聯未有絕對規則,其轉換往往自然地令人驚詫。在前大半段音樂的背後又類似調頻廣播電台的雜訊,這──不就是最真實的生活?不同片段隨意組合,就可以給賦生命各種可能。
 
〈Live With Love〉在長谷川天的獨白下結束,但沒有雙線告停的樂音,會在未來繼續編譜。不同的是,現在的長谷川天,再也不是──
 
一.個.人……
 
 
 
以下即為主題音樂〈Once In A Blue Mo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