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這個標題作為「近況報告」,應當是再適合不過了,很難想像這些事情是集中發生在三個月內。 

《 欲 聆 聽 音 樂,請 按 play 鍵 》
 
 
  
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參加了臺北市教育局主辦的第一屆高中生赴美遊學團,在那個時代,這可是走在流行的尖端;共分三個定點,而我去的是在 San Francisco 附近的 UOP。25 名來自臺北市公立高中職的學生,僅有一名女老師作領隊,可想而知是壓不住我們的。
 
徹底撒野的暑假。
 
前四週在 UOP 學習英語和文化,當然也有不少玩樂和參觀的安排。第五週則搭飛機到美國中部 Illinois 州的 Springfield,展開一個星期的 Home Stay。最後一週則是前往美東三個重要城市--Boston、New York City、Washington D.C,做個全職的觀光客,且安排這三個城市名校的大學生來當地陪。
 
那不僅是我生平第一次出國,而當時的體驗和經歷更是深深影響了我的生命,很深、很底層的某些區塊。
 

 
回國後,這些夥伴還多多少少有聯絡,同校的更不用說,不時有迎面而過說「嗨」的機會。然而,進入大學後,多數的夥伴就凝結為記憶裡的風景了。那是不大使用 e-mail、沒有 MSN 和手機,卻令我十分懷念的老時代。
 
直到三個月前,Phoebe 從 Facebook 上捎來詢問,於是在極度意外的情況下,我們一一拾回舊時的夥伴,同時,也被他們拾回,並開始透過從前未曾使用的聯絡方式--網路互通訊息。
 
當我和高中同班好友亦為 UOP 一員的 Sabrina 提起這件事時,我們不約而同想到了當初 Host Family 的爸爸媽媽--Tony & Linda;當時有 4 位團員被安排住在他們家,我倆都是。由於失聯許久,再加上我多次搬家又遭遇蟻害導致留存的文件和照片毀盡,所以連地址都遺落了。當兩個人在電話兩頭大興感嘆與思念之語,我一邊 google,沒想到,幾個關鍵字拼湊就找到他們的地址。(真是恐怖的 Google……)
 
這一天,是 4 月 27 日。我激動地淚水直淌。
 
上回聯絡,應該是我剛剛考上大學的時候,還跟 Tony & Linda 報告生涯規畫:歷史系四年唸完,到美國學藝術管理。結果得到兩位舉雙手的贊成噢。天哪,這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後來,故事當然沒有按照這個腳本走。
 
對我來說,Tony & Linda 的家可有滿滿的回憶。我利用晚上時間K完了全套的《諸葛四郎》,還看完了 陳之藩散文集、小說《塔裡的女人》……而 Linda 還曾經打開 Tony 的寶箱,裡面仔仔細細收藏了很多古老的小玩意。
 
現在回想起來,Tony & Linda 家那整牆的書、整牆的電影影帶,可說是我在勾勒未來生活圖像時的重要拼貼。不僅如此,其實以前就有認真思考過,年輕時代一定曾經將 Tony 作為理想對象的投射,而他們的婚姻生活則是我的憧憬。
 
6 月 22 日,Sabrina 剛過完生日兩天,我們收到了 Tony 的 e-mail。Tony 已經退休了,和 Linda 養了一窩子貓。
 
在這過程裡,我重新使用了當年的英文名字來稱呼自己。我原來已經決定將這個名字一輩子封印,從此就以 momoko 行走江湖;因為最後一次使用這個名字來稱呼自己,是對 Robin,連後來前往南非,在旅程中遭遇其他人,我都自稱 momoko,每每引來無數怪奇的眼光和詢問。
 


然後,忙著結束一學年的工作,便匆匆前進英國。回國後才知道--在重新將許多記憶與當下銜接起來的時候,也有一線我們以為尚緊韌的牽繫就這樣悄悄斷了。
 
因為這個緣故,高中好友圈動了起來,大家回憶了屬於我們共同擁有的過往,也更認真地對待現在的彼此。或許是這個意外的告別,以及相互傾訴現狀的交心,更讓我意識到,在生命的聚與散裡,我們是如何一步步成長,且在不同的年齡面對不同的挑戰和困惑。
 
儘管歷練與歲月,讓我們的飛揚跳脫逐漸沉澱為理智,但那些聚與散,依舊是重要而溫暖的防護;唯有在其間的笑與淚、喜與痛,才能不教成年後的心臟因為粗礪的現實而越磨越冷。
 
我這麼相信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