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雲、許秀年、小咪……這樣的陣容已經讓我非看不可,再加上編劇是施如芳,那絕對是要「搶票」了。事實證明,【燕歌行】是今年度在我心中排名數一數二的滿分之作。

果然,施如芳的劇本真是精采極了。三國的題材已經被無數人引用,但她依舊變出了新意;編劇從很有意思的地方切入,作為發想點:一是曹丕何以會篡漢;二是曹植的〈洛神賦〉何以會留下來;照理來說,這篇作品的流傳簡直是為曹丕戴綠帽。
 
從這兩條脈絡切進去之後,人物的塑造更是出彩。在劇裡,沒有一個角色是絕對的好人。
 
曹丕得不到父母的疼愛、才氣不若弟弟,本來期待甄宓的愛情能填補內心的悲怨、得一絲暖溫,但怎麼都揮不去人言嚷嚷;
 
甄宓在本劇裡的書寫更是罕見。她與曹丕確為相知的佳偶,但世間又有幾人能對才子的癡狂追求毫不心動呢?一位絕代美女,對於自己的美貌總有自信與傲氣;
 
曹植才高八斗又獨得父母嬌寵,但輕狂的言行往往傷人而不自知,追求兄嫂卻渾然沒考慮可能對兄長帶來的衝擊……
 
最後,是每個人的悔,而悔不當初卻難以挽回。曹植悔,一心想輔佐皇兄,但過去的傷卻讓曹丕很難寬諒;甄宓悔,能求的只剩自己最後的尊嚴以及兒子的未來;曹丕悔,妒怨衍生羞辱卻逼使宓妃自盡而天人永隔。
 
編劇的手法,讓三位主角均有相當均衡的發揮,性格鮮明卻又不致流於呆板,轉折與幽微處既巧妙又得清楚窺看。而不死靈的設計,像是流動的針線,有時作為角色的內心反映,有時作為最清醒的旁觀者;與莎士比亞戲劇裡經常使用的女巫、靈魂之類有異曲同工之效。
 
每個段落、每個場景,均無任何浪費,甚至連曹丕、曹植爭奪繼承權的背後,實是世族之間的較勁都巧妙地點出來了,不過,我特別喜歡這兩場戲:一是三位主角在舞台上的三點,將情愛關係的內在張力發揮到極致;二是曹丕與甄宓的夢中訣別,編劇以迎娶時的想掀轎簾卻不得,與死別後的欲見難見,放在同個場景,前者是愛情的頂點,後者是緣份的終點;在緣份的終點憶起愛情的頂點,這是何等心痛呀!?
 
當曹丕跨越了對曹植的妒、對父母的怨、對愛妻的疑,決意堅守他的初衷「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以及對甄宓的深深愛戀,寧可自己被後世誤解-以為曹植與甄宓相愛而他是絆腳石-仍要留下〈洛神賦〉這篇詠嘆甄宓、如見其人的千古奇文。
 
於是,在落幕時,男低音唱出最後一句:「今朝重說曹子桓」,突然偌大的悲涼感襲來,彷彿剛剛看的一切,都不是編造故事,是替悔悟後的曹丕道出世人不知的真正始末,而那是要極致的溫柔與堅強才能作出的決定吧。
 
傳統戲曲,由於唱段多且長,戲劇的節奏較慢,因此能夠交待完故事的起承轉合就算是完成情節的部分了,觀眾主要看的是身段、是唱腔、是演技;至於刻畫角色性格的深度、轉折與幽微處,則往往力有未逮,有時難免忽略以致善惡標籤化,有時則是少了足夠的鋪陳而顯得過於一廂情願,然而,【燕歌行】竟然能同時兼顧這些,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斜坡舞台,在前一檔【碧桃花開】已經使用過,視覺效果非常好,但對於演員在上面的武戲、走位等等的確是一大考驗。燈光設計、多媒體的運用恰到好處;常常透過畫面的呈現便道出了許多絃外之音,或是鑿深了角色的內心。演員無論是演還是唱都無可挑剔,渲染力極強,連落幕後都教我久久不能自己。
 
這是一齣編、導、演以及相關技術層面都配合得相當出色的絕讚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