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知道這齣戲的演出訊息,說來也是意外。九月某星期三的朝會上,該劇出動兩名男主角、男配角到敝校宣傳,並以木吉他伴奏獻唱劇中一首歌;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位同事是團員之一。(笑)
 
最初是抱持著嘗試的心態,想看看這種由非專業劇場人士合作出來的成品如何,沒想到,在初秋的台北城,能透過一齣真摯的戲劇演出,放心飛往花東的好山好水,換得整片靈魂的爽淨。
故事其實非常簡單平凡。一個在父親要求下就讀醫學系的音樂青年,決定休學,離家出走到泰雅族的山區村落;在該村落中,夏神父建立的夏家堂育幼院正因某財團的渡假村開發案而面臨收拾待搬的困境……
 
老實說,就編劇來說,內容並沒有太多新意,一切發展可說都在意料中,但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在觀劇過程中慢慢被音樂、被演員真誠精采的詮釋而吸引、漸漸投入時,更讓我詫訝又歡喜。
 
我想,當初選擇用「音樂劇」的方式來說這個故事是聰明的做法,否則,單憑這樣的劇情發展,很容易流於單調平板;音樂的確為這齣戲加了許多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間量身訂作的歌曲真的很有「音樂劇」的味道;尤其是用歌唱「對話」的旋律形態,的確與流行歌曲有所區隔。幾場「群唱群舞」,眾演員們的肢體動作施展得開,讓舞台的畫面構成非常亮麗生動。
 
如果要列舉不夠盡善盡美之處,我想,演員們非是音樂劇科班訓練出身多少有所影響,走音的情況時有所見,特別是在旋律變化起伏較不明確的歌曲。隨著近來音樂劇大行其道,國內也有不少演出喜歡用這種方式表現,然而,常常會有擅唱的人不擅演、擅演的人不擅唱……當年果陀的【西拉諾】到後來創作社的【地下鐵】都無法避免。此外,劇情架構或許還有再濃縮、再緊密的空間。
 
不得不說,是演員的表現讓這個小品般的故事具有珍珠般的光澤,溫潤而滋味久長。雖然演員本身的年齡差距不大,卻能非常稱職地詮釋劇中不同輩份、不同出身的各個人物,而且在長達近三小時的演出裡,穩定度高得驚人,實在很不容易啊。更厲害的是,不同人物之間的說話方式,有著極為明確的分別,但無論聲調的快慢、高低,甚或經過特殊設計者,竟然都能讓台下觀眾聽得十分清楚;對於演員唸白的要求,其實並非在於將北京話練到「字正腔圓」,畢竟有些戲劇裡的人物就是字不正、腔不圓的說話方式,但,如何在這種情況下依舊能讓觀眾無需借助字幕就能夠了解,我認為是很重要的基礎訓練,只是這部份似乎已經被漠視許久了 ?!
 
排除掉理性思考的部份,【聽見夏天的風】這齣劇,當真對我的味。一如劇名恍如初生的乾淨,提供了一種「以簡馭繁」的眼光來瀏覽這個世界。困惑、失望、爭執……在內外夾擊之下,要如何才能含淚微笑?或許這終究是艱難的,總不能忘卻某些最原始、最單純的信念,譬如希望、譬如愛;它們或許無法解決問題,但可以蘊生力量支持心靈直到飛渡難關。
 
這是一齣並不完美卻令我由衷感動的戲劇,彷彿未經雕琢的原石,有其粗礪,然內藏璀璨光芒。
 
 
 
※ 相關網站:【聽見夏天的風】部落格→
(有MV可看喲)
 
 
※ 〈聽見夏天的風〉。女主角之一的羅美玲(歌手)演唱。
 

 
 
※ 〈有一天我會〉的演奏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