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影視與城市的結合,似乎成為近來臺灣拍片與行銷的主流方式;透過鏡頭去觀看自己生活的場域是如何被敘述、被理解,的確具有別有趣味。然而,影視作品的靈魂畢竟不是寄託於場景,所以,在進行選擇時,我的考量仍在於故事本身是否挑動了觀看的欲望。
 
從得知【第 36 個故事】以「交換」作為手段,而「故事」則是其中的非賣品,我就開始期待了;基礎設定本身很有想像和發展的空間,電影究竟會怎麼來呈現、組織和延伸這樣的主題呢?這成了我關注的焦點。

《 欲 聆 聽 音 樂,請 按 play 鍵 》
 
 
 
》》關於朵兒,與,夢想
 
【第 36 個故事】從朵兒實現「擁有一家咖啡館」的夢想為起點。可是,當夢想成了完成式,之後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姿態?
 
「世界上只有兩種悲劇:一種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另一種是得到了。」王爾德如是說。對於夢想的追尋,在世俗裡奮力泅泳的我們相當熟悉,而後者──冒險與夢想的終結,最熟知箇中滋味的,當屬金庸小說裡的獨孤求敗了;打遍天下無敵手之後的寂寞,竟會如此難消,最後徒有神鵰為伴。
 
朵兒曾經為了咖啡館開始營運而快樂得手舞足蹈,然而,必須計算成本、清理水溝、製作餐點……當這些成為日復一日的「功課」時,夢想還會是原先的模樣嗎?過去那一刻的歡愉,如今恍若長期曝曬烈陽下的照片,褪了鮮妍、糊了面目。
 
相較於朵兒,薔兒的個性有著更多不切實際的瘋狂。率性而為的浪漫、古靈精怪的堅持,究竟對一間咖啡館的延續能有多少助益?朵兒存疑,事實卻證明這些 idea 比朵兒在意的咖啡、糕點更具吸引力。
 
咖啡館的顧客上門,從知音翩來的驚喜,到後來竟滲進了隱隱的不安、尷尬與些些嫉妒。即使夢想似花,此刻業已半凋。
 


這讓我想到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作品【心之谷】;天澤聖司一心想學習製作小提琴的技術,後來確實去了義大利的小鎮拜師,儘管他的意志如此堅定而饒富熱忱,回國時當雫問他情形時,他的答案卻是:「和原來預想的不一樣。」當夢想變成現實,往往就失去了以幻想包裝的美麗外裳,在這之後,無論是堅持前進還是轉向它方,我想都能看明白自己,以及內心真正所嚮。
 
原來,過程本身,便是天賜的奇異恩典。
 
儘管開設咖啡館之後的情況,與朵兒預期的不全然相同,但這當中的遭遇卻讓她邂逅了新的夢想--出走。
 


》》關於薔兒,與,交換
 
「交換」是薔兒為咖啡館量身打造的特色,在這方式運作的背後,則是憑藉著對於「心理價值」的基本信仰。薔兒相信,在每個人的心理,對於世界的各項物品有獨特的評估,因此,透過「以物易物」的交換,可以不必付出現實的貨幣卻讓彼此都得到滿足。
 
即使人們已經習慣受資本主義制約,居住的地段、使用的品牌、薪水的數字……盡皆成為估量標準,世界似乎物質化得很徹底,但同時,每個人心裡原來都保有一方小角落,抗拒著被這樣定義,殘留了伺機而動的浪漫,只待合適時刻便要宣告個人的獨一無二。
 
只換不賣,是薔兒為咖啡館堅持的原則,固然緣於薔兒社會化不深的天真,不過,有趣的是,這項原則恰恰成了個人在物質世界裡的獨立宣言,於是逐漸顯現出朵兒原本不看好的實際效益。
 


交換,意謂著對價值輕重的評估,以及留捨與否的選擇,所以電影裡穿插三段街頭訪問的片段,我認為是【第 36 個故事】的亮點。
 
提問一:如果與一台滿載海芋的車相撞,你會選擇賠錢或花?
提問二:如果有一筆錢,你會選擇讀書還是環遊世界?
提問三:在你的心中,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
 
從與電影本身關係最緊密的「提問一」開始,到最後非常開放性的「提問三」,編導一步步帶領觀眾離開故事而進入主題;而街頭訪問的設計,呈現出每個人衡量提問的思索不同,緊扣著「心理價值」這個主題。這原是在生活裡無時無刻都得面對的,【第 36 個故事】則是和觀眾一起將之化隱伏為明朗。
 
整個故事裡,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交換,是朵兒與薔兒的夢想。朵兒想要存錢、薔兒想要環遊世界,最後卻是薔兒守著咖啡館,朵兒當起背包客。不過很可惜,這個結果雖然有趣,在電影情節的鋪陳上卻相當不足。


》》關於電影,與,故事
 
從整部電影的製作到行銷,可以看出經營團隊的企圖和用心;從我走出電影院到撰文時回想,【第 36 個故事】也始終給我於愉悅與幸福的感覺。但上述仍無法掩蓋電影本身的缺憾。
 
以「夢想」、「交換」與「心理價值」等主題作為故事發展的起點,新鮮感十足,情節卻無法支撐這些元素的延伸與討論。薔兒以故事為朵兒換來限定版的鑰匙圈,這個橋段從開始到結束都有著太明顯的斧鑿痕;雖然藉由薔兒的口述帶出核心概念,但其實很難想像薔兒的故事可以吸引到幾位空姐,因為故事本身並沒有什麼轉折,更欠缺有趣的情節。虛構故事與真實人生之間的雜揉、呼應與創造意象,還是 Tim Burton 的【大智若魚】技高一籌。
 
欠缺足夠情節鋪陳的弊病,在群青(張翰飾)這個角色上尤其明顯。副機師與業餘背包客的設定確實很能發揮「交換」這個主題,但是關於這個人物的情節描摹卻自始至終模糊一片。更嚴重的問題在於,群青的故事喚醒了朵兒潛藏的流浪念頭,但是他所帶來的 35 個故事往往有類似童話的開頭,後面的情節卻從來沒有完整發展,於是,當朵兒決定豪氣地跟旅行社換取 35 個城市的機票時,觀眾完全無法明白,群青的故事到底跟流浪、出走、創造自己的故事之間究竟有何關聯、有何力量,居然能夠讓朵兒改變夢想?
 
改變夢想,是對靈魂的強烈撞擊,甚至是對過去生命的一場背叛,照理來說,應該會是整部電影的高點,可是關鍵人物的勾勒不足、情節敘述的薄弱卻讓這一線發展顯得很疲軟。
 
因此,儘管【第 36 個故事】有美麗的畫面、悅耳的配樂,但劇本的部分實際上還是很粗糙,需要更細緻地將故事與電影欲討論的主題穿織一起,以目前的結果看來,恐怕只停留在新鮮設定與有趣點子而已,於是比之於電影,它像一齣音樂的長MV,或者,同行朋友的形容更貼近,像繪本,不是童話,更稱不上小說。
 
【第 36 個故事】最欠缺的就是故事本身。
 
當然,不容否認,觀影後的情緒是愉悅的,畢竟,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卻受縛於城市的布爾喬亞們,總是對於開一間充滿自己氣味的咖啡館,以及流浪到世界盡頭,懷抱著永恆的浪漫想像。
 
永恆,浪漫,與想像。
 


關於音樂。
 
【第 36 個故事】的音樂由雷光夏和侯志堅合作;雷光夏書寫的主題曲,與電影的意象和整體風格很合襯,彷彿是陽光穿篩過行道樹的葉間,在人來人往的城市裡,灑落光點成片。
 
詞曲唱:雷光夏
 
 夏天的雨水飄落 寧靜公園
 深夜的微風拂過 吹乾了樹
 在街角的咖啡店 相遇的一刻
 故事從頭 我對你依然心動
 
 溫暖的太陽照著 冬天的花
 你微笑著讓我 抹去眼淚
 看這座城市 漫漫被時光移動
 若伸出手 還是渴望被你把握
 
*給我 我想要的生活
 面對 最坦白的眼眸
 前方 是一片晴朗星空
 答案 靜靜擁抱我*
 
 結尾 OS(桂綸鎂)
 
 妳說的沒錯,跟別人換東西,聽到了很多本來不屬於自己的故事
 可是聽多啦,也會希望有一天,自己有故事可以跟人家換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