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我來說,Philip Glass 這個名字其實不若 Hans ZimmerJohn BarryJohn Williams 等來得熟悉,但是,一看到介紹文字裡提及的作品,我就對於這場音樂會有莫大的興趣;因為【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時時刻刻】(The Hours)都是我一看完電影就直接前往唱片行將原聲帶抱回家的配樂專輯。
 
先前手誤買了【半里長城】在四月十一日演出的票券,以為沒有機會可以欣賞現場演出了,沒想到日文課程休息兩個星期,讓我能夠在四月十二日拜會大師的音樂;兩天的曲目雖然不同,但遺憾的確少了那麼一點。
  

  
Philip Glass 的音樂,有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被認為是六○年代「低限主義」(Minimalism,或作「極簡主義」、「簡約主義」)的代表;關於這方面的介紹,可參考〈以極微主義建構世界秩序的音樂大師─菲利普.葛拉斯〉以及〈遇見菲利普‧葛拉斯〉
 
音樂會的第一首曲目,取自電影【達賴的一生】(Kundun)的配樂選段。舞臺上竟然出現了三名喇嘛,用吟哦的方式傳唱著經文,轉瞬之間便為音樂廳注入了滿滿的藏地空氣;而後女高音加進來,又增添另種味道。不刻意使用東方樂器,卻以最直接的人聲詮釋著故事。
 
「低限主義」的音樂風格,以不斷重覆的旋律的核心,層層纏繞,就在耳朵即將達到能夠承受的極限時,突生變化;那變化自樂譜閱讀應是細微的,但因為先前堆疊的飽和,所以在聽者的感受上顯得無比巨大。沉浸在 Philip Glass 的音樂裡,我的眼前出現佈滿折線、像電腦主機板似的迷宮,折線以不斷創造出直角的方式光速伸展,至於前方,沒有地平線,亦不知終點何在。因為極簡,反而創造出飛馳的無限;與《易經》裡提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哲理,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另外,在 Philip Glass 音樂中,女高音是另一種「樂器」,將人聲回歸到最原始、純粹發聲的狀態,而不是藉由詮釋歌詞去描摹情感的意象,這種近乎絕對理性的聲音使用方式,反而帶來了聽覺上的新鮮。
 
三名鍵盤手、三名管樂手、女高音以及偶爾加入的兩位打擊樂手,各自的演奏常常給人獨立於外的感覺,但彼此遇合後卻又創造出意外而莫名的和諧;如果是舞蹈,那麼就像每個人都依循著各自的步履、在各自的範圍內擺動肢體,看似沒有交集,但就整體來說缺一不可,更甚者,奇妙的平衡讓舞蹈蘊生了特殊美感。
 
後來透過網路去追探 Philip Glass 的生平,赫然發現他有數學和哲學的學習背景,果然可以在音樂的創作與表現方面得到驗證。反覆的旋律是相同邏輯的串結,於是從裡面無法抽拉出情感長線;聆聽者只能等待,等待那細微又巨大的轉變降臨時一閃而逝的波動,才會發現原來在反覆裡已經密密地織進了觀點與情緒,煉丹似的,外表平靜,內底持續有熱空氣蒸騰著……
 
題外話,Philip Glass 在介紹樂曲時也奉行「低限主義」,讓我印象深刻。多半蒞台演出的表演者會說些感謝的話或談談創作理念,但這位大師只是很平常地說了曲名及創作年代,就回座準備繼續演出。
 
十分精采的音樂會。謝謝日文課的休息,讓我不致錯過。
 
 
P.S.
 
1. 音樂選自【達賴的一生】(Kundun)第十四軌〈Thirteenth Dalai Lama〉。
 
2. 以下是 Philip Glass 來台演出,兩廳院製作的宣傳短片:
 
  
 
3. Philip Glass 在家彈奏【The Hours】片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